Farmers protest in Phnom Penh, calling for the release of a community leader. Cambodian police detained Theng Savoeun on Wednesday when he gathered with farmers for a training meeting. Authorities said the meeting was aimed at discrediting the government. pic.twitter.com/kiPtJkMuYy — Radio Free Asia (@RadioFreeAsia) May 19, 2023 人權工作者Am Sam Ath對三人因為推動農民權利而面臨如此嚴重的指控表示擔憂。
法國總統馬克宏上月訪問北京後,更呼籲歐盟減少對美國依賴。接著在4月27日,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一次政策講話中提到,「我們追求『去風險』,而不是『脫鉤』」,「『去風險』從根本上意味著有彈性、有實效的供應鏈,確保我們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」。
他說:「這種用詞轉換顯示,美國的盟邦理解與中國在經濟上牽扯過深會帶來風險,但也意識到完全斬斷經濟連結並不實際」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專注於『去風險』,而不是『脫鉤』。如今,「去風險」用法的變化,凸顯了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:即如何與中國保持足夠的距離,以減少遭脅迫的風險,同時又不鼓勵造成不必要傷害的猜疑或任意行為。亞洲國家也開始對美國官員說,「脫鉤」太過分了,會動搖幾十年來的成功的經濟一體化。剛落幕的7大工業國集團廣島峰會發表的聯合公報,就提到G7將致力「去風險,而不是脫鉤」。
但面對中國反彈及各國利益團體質疑,「去風險」一詞最近成為「脫鉤」的熱門替代用語。脫鉤刺耳,「去風險」迅速成為各國對中政策熱詞 (中央社)中國在全球強勢出擊後遭西方國家圍堵,「脫鉤」被列入各國對中政策選項。新聞來源 成大浮式風機載台國際賽獲獎 盼助海上風電開發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三分鐘了解台灣「離岸風電」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 登「海上摩天樓」,離岸風機技師赴歐受訓上演「追風」歷險記 第一屆世界海上風電論壇:想要超英趕美,台灣政策先得「跨黨派」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他說,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是希望透過競賽,激發年輕人創意與發想,加速浮動載台發展,此次比賽吸引歐、亞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大學11組團隊參賽,成大Orein是台灣唯一參賽隊伍。楊瑞源表示,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,目前已經利用近海海域進行風能發電,開發更遠更廣闊的海上風電將是趨勢,而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,目前歐洲已建立起一些浮動風電再生能源研究示範場域。(中央社)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團隊設計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模型,前往荷蘭參加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,發電效率及實用性等俱獲評審肯定,獲設計報告獎第2名、競賽實作獎第3名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
楊瑞源表示,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,目前已經利用近海海域進行風能發電,開發更遠更廣闊的海上風電將是趨勢,而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,目前歐洲已建立起一些浮動風電再生能源研究示範場域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Photo Credit: 成大提供 via 中央社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學生團隊,前往荷蘭參加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獲獎,設計過程中學生針對浮式風機模型做風、浪測試與驗證。他說,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是希望透過競賽,激發年輕人創意與發想,加速浮動載台發展,此次比賽吸引歐、亞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大學11組團隊參賽,成大Orein是台灣唯一參賽隊伍。楊瑞源指出,Orein團隊成員共6人,其中碩班生3人、大四生3人,前後花費3個多月時間完成設計並建造,每一個環節都注意到,甚至在模型還沒做出來前,就先到安平漁光島海域以水桶等浮具,驗證設計概念可行性。
成功大學昨(22)日發布新聞稿指出,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楊瑞源指導的學生團隊Orein,設計並建造一個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模型,遠赴荷蘭參加在5月12日舉行的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(2023 Floating Wind Challenge)。他說,競賽當天荷蘭海灘的海況不好,連同成大Orein團隊,只有4、5支隊伍的載台可穩定在海面上隨波浪浮動,Orein載台不只平穩,上方搭載主辦單位指定的風機也持續發電,模型的穩定性、結構完整性、發電效率俱佳,最後榮獲設計報告獎第2名、競賽實作獎第3名的雙重肯定。新聞來源 成大浮式風機載台國際賽獲獎 盼助海上風電開發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三分鐘了解台灣「離岸風電」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 登「海上摩天樓」,離岸風機技師赴歐受訓上演「追風」歷險記 第一屆世界海上風電論壇:想要超英趕美,台灣政策先得「跨黨派」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(中央社)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團隊設計浮動風力發電機載台模型,前往荷蘭參加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,發電效率及實用性等俱獲評審肯定,獲設計報告獎第2名、競賽實作獎第3名
反觀中國藉由自身蓬勃發展的能量學研究計畫,已能部署與應用CL-20炸藥,令五角大廈亟欲縮小業界所謂的「分子差距」(molecule gap),讓美軍裝備擴大生產與應用CL-20。中國媒體指出北京在2016年取得突破,製造每公斤CL-20價格得以壓低到1000元人民幣,相比美國每公斤需1000美元優勢明顯,讓中國的飛彈、多管火箭等武器性能大幅提升,而美國在高爆炸藥、飛彈推進藥中有約6種化工品高度依賴中國,令五角大廈頭痛。
美國軍工業和五角大廈已開始努力促進高端炸藥的生產,包括舊工廠翻新和重建國內供應鏈,改善嚴重依賴潛在對手(包括中國)原材料與化學品的情況。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蓋拉格(Mike Gallagher)說:「能量學直接攸關嚇阻能力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此前之所以沒能大量使用,原因一如其他被打入冷宮的武器:與舊有火藥相比,CL-20製造技術與成本都更高,使得五角大廈決定走較便宜、成熟的路線。此外,美國生產能力也不足以涵蓋所有能量學相關的品項(炸藥、彈頭推進裝藥等)。(取得突破)能在射程與破壞力上取得大躍進。中國軍方已廣泛在飛彈裝藥使用CL-20,五角大廈亟欲縮短與中方這項差距,正好拿俄烏戰爭檢驗。CL-20是由美國海軍科研人員研發,依加州的「中國湖海軍空用武器中心」(Naval Air Weapons Station China Lake)命名。
位於紐約州的生產商Island Pyrochemical Industries表示,他們正研發一種能大幅降低CL-20成本的製程。新聞來源 美大力投資最強非核炸藥 盼縮短與中國差距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澤倫斯基終將拿到想要很久的F-16,美國如何從反對到同意? 基輔稱一夜擊落俄羅斯6枚極音速飛彈,美援「愛國者防空系統」建功? 美國編列史上最高國防預算:除了應對中俄危機,對台灣軍工產業更是大商機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計劃中的2024年國防政策法修正案將要求五角大廈實施一項試點計畫,將CL-20納進獲選的3種飛彈或彈藥系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俄烏戰爭暴露美國軍工業提高武器產能的諸多缺陷,包含脆弱的電腦晶片供應鏈妨礙飛彈生產,也無法快速大量生產足夠的155毫米砲彈補充烏軍消耗。(中央社)美國援助烏克蘭彈簧刀(Switchblade)自殺無人機在戰場對付俄軍收效,其中一項關鍵是彈頭裝藥換成較TNT威力更強的炸藥CL-20
他還說,民進黨政權主張台灣無法參與世衛組織(WHO)將會傷害台灣人民,包括與全球防疫產生落差,但在「一中原則」下,台灣醫療專家能夠參加WHO的技術性討論並獲得疫情資訊,「他們真正的理由是想在國際上創造兩個中國」。她說:「台灣成功做到公衛近用,能避免因遺漏特定地區而造成的地理真空,有助於預防全球傳染病傳播」。恩蔻希表示,台灣先前曾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,並作出貢獻,但2017年起因為政治因素被阻擋。貝將提到前天大會上青年倡議者呼籲WHO落實對健康的承諾,達成全民均健(Health for all)目標,「沒有台灣的參與,這個組織永遠無法達成全球18億年輕人的這項期待」。
法國衛生部長布勞恩(François Braun) 也在發言時提到,法國贊成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。這也是為什麼捷克共和國完全支持台灣獲得WHA觀察員身分。
英國衛生副大臣昆斯(Will Quince)表示,今日的世衛組織與創立時一樣重要,我們相信它能保持強大,但能夠匯集來自各地的專家仍是最重要的目標,在這個精神下,台灣應該被容許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,並在所有技術會議得到有意義的參與。雖然世界衛生大會在上午討論議程時,拒絕將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臨時動議排入,但多國代表仍在大會發言表態挺台。
2009年至2016年期間,時任世衛秘書長陳馮富珍(Margaret Chan)曾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,2017年起因中國打壓而被拒於門外。首先發言的中國常駐日內瓦大使陳旭表示,中國堅持拒絕將台灣參與案納入議程,並強調世上只有一個中國,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所有的中國領土,台灣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中方批評「炒作」,美國回擊將持續挺台政策。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評論,今年WHA儘管場外活動和各國會前支持踴躍,但場內的地緣政治交鋒卻相對冷卻,友邦國家在前述辯論發言多聚焦在呼籲全球回到WHO憲章訂定的初衷等,未重申去年大會的突破性論述。此外,去年恩蔻希也強力批評,2005年中國與WHO簽署的諒解備忘錄,給了中國不合理的否決權,使中國得以單方面決定台灣能否出席WHA或參與其他WHO事務。(圖取自twitter.com/willquince) WHA美日英法發言相挺,強調「我們」須包含台灣 (中央社)第76屆WHA進入第2天,美、日、英、法等理念相近國與友邦昨天紛紛發言,強調世衛的「我們」必須包含有價值的盟友台灣。
台灣參與案由正反雙方各2位代表辯論。厚生勞動省副大臣本田顯子(Akiko Honda)表示,日本特別強調傳染病管制等全球公共衛生議題,而提及各地區良好典範是很重要的,「例如台灣」。
與此相對的是,俄羅斯代表則在發言中大力讚揚中國的防疫成就,反映俄烏戰爭的全球地緣情勢下,俄國更使勁拉緊與中國的密切關係。這也是為什麼加拿大呼籲台灣能以觀察員參與WHA」。
The 76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is underway. Here is the list of #WHA76 speakers: 📌 https://t.co/Ix6YXniySr Follow the live stream here: https://t.co/hdBSjE4qIb 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(WHO) (@WHO) May 22, 2023 日英法捷加等國代表,世衛大會發言挺台 (中央社)日本、英國、法國、捷克和加拿大等國代表,昨天在WHA上發言支持台灣,強調世衛的創立精神不應排除台灣。德弗拉塞克強調:「捷克想提醒,衡平原則必須被尊重,好讓所有人都能參與。